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白毫银针制茶设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白毫银针制茶设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其正确冲泡方式如下:
1、温杯,先将盖碗放入茶洗中,揭开碗盖,注入刚烧开的沸水烫洗消毒;
2、洗茶,用茶匙将5~7g白茶投入盖碗中,注入90~100℃的沸水冲泡,5秒后倒掉茶汤;
3、泡茶,继续往盖碗中注入沸水,并加盖焖泡,3~7分钟后揭开碗盖,端起盖碗品饮。
冷萃白毫银针是一种制茶方法,适用于制作白茶。下面是一般的冷萃白毫银针制茶步骤:
1. 去除杂质:将白毫银针茶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,轻轻拍打茶叶,去除茶叶的杂质。
2. 温水浸泡:将白毫银针茶叶放入温水中浸泡,约浸泡5分钟,这一步是为了使茶叶适度湿润,便于下一步的揉捻。
3. 揉捻茶叶:将湿润的白毫银针茶叶放在手中,用双手轻轻揉捻茶叶,使其变得柔软,并促进茶叶中的汁液分布均匀。
4. 散晾:将揉捻好的茶叶摊开,散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,让茶叶中的水分慢慢挥发,这个过程需要大约1-2天,直到茶叶干燥至适合的含水量。
5. 烘焙干燥:取干燥适度的白毫银针茶叶放入烘焙机或平底锅中,以适当的温度进行轻微的烘焙,保持茶叶的原香和优质外形。
通过以上步骤加工制作的白毫银针茶,色泽银白,香气高雅,口感清鲜,是一种具有高品质和独特风味的茶叶。
白毫银针的肥壮芽头,有5-7层的白毫层,每一层上,都覆盖着密实的茸毛。这层茸毛,有着极好的防水效果,能保护芽头的周全,但同时也给制作,增加了小小的难度。
要把白毫银针烘干,制作到符合长期保存的要求,耐心不可少。
文火慢烘,烘干时,要讲究烘到位,将水分控制在8.5%以内,如果是要长期保存,甚至要控制在5%左右。
要把白毫银针烘干,周期自然就长了。
前前后后,从萎凋到干燥,周期一个半月左右,甚至有些师傅制茶,为了保险起见,还会更慢。
鲜叶中,茶梗里的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氧化形成茶红素。
当茶红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使茶梗呈现红色。
什么操作会导致红梗?
鲜叶受损、茶梗过于粗大、杀青不足。
1.鲜叶受损
在采摘储运过程中,往往会有一些鲜叶收到挤压或擦碰受损,这些鲜叶就会红变,进而出现红梗。
鲜叶受损出现的红梗一般呈散点随机式出现,在晒青茶中常见,只要受损不过于严重,对后期影响不大。
2.茶梗过于粗大
采摘的鲜叶中,茶梗过于粗大的话,是很难顺利杀熟杀透的。
晒青茶杀青的目的是尽可能多的保留活性物质。
1.采摘茶青,要采一芽一叶初展鲜叶,要轻采轻放,不要把叶子弄坏。
2. 把茶叶放入竹匾,均匀摊开,根据气候情况,让茶叶进行自然风干萎凋
3. 把萎凋好茶叶放入烘干机,调整时间和温度,进行初烘制作。
4.初烘后出来,进行摊凉15分钟,进行拣剔。
5.再次进行复烘操作,同样温度控制好,时间控制好。
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,白茶是唯一一款无需任何修饰敢素颜出镜的茶类。鲜嫩的茶芽摘下来,经过日晒或阴干,自然萎凋并干燥,这就是白茶,这种简单到极致的工艺,所以冠以茶类中的“极简主义”。
白茶制作需要采摘、萎凋、干燥三步流程,每道工序简约而不简单。
单是春日里的采茶就有“雨天不采,露水未干不采,细瘦芽不采,紫色芽头不采,风伤芽不采,人为损伤芽不采,虫伤芽不采,开心芽不采,空心芽不采,病态芽不采,病态芽不采。”就有十不采的规矩。
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。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,置于微弱的阳光下,让其自然萎凋。晒出好茶,不仅需要根据风向、光照、温度因素调整晾晒方式。过度萎凋,白茶不免会有焖熟感,沾染了烟火气息;萎凋过轻,则会有青草味,严重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。
干燥是白茶工艺的最后一步,传统的干燥工艺均以生晒完成。相关科学研究证明,茶叶水分含量低于7%时,水成单分子层,空气中的水进不来,利于茶叶品质的稳定。因此,在干燥环节中,7%的含水量成为了标准。
从采摘到干燥,白茶的工艺简单,近乎天然,既不破坏酶的活性,又不促进氧化作用。采摘后不经杀青或揉捻,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,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,保持了茶叶原有的清香,全然“不食人间烟火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白毫银针制茶设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白毫银针制茶设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